首页 > 中国高端品牌网 > 百货 > 内容页

日产也要“借东风”,逆向合资潮愈演愈烈

2023-08-27 04:56:25 来源:搜狐科技

【导语:外资跨国车企采购中国平台正在变得稀松平常。最新有消息称,日产汽车将基于东风汽车的“量子智能电动架构”来研发日产品牌的新能源车型。如何利用好这种越来越多的反向合资,为中国车企自身寻求更大的利益,值得思考。】

撰文|张大川、编辑|禾 子


(资料图片)

东风汽车的“量子智能电动架构”在今年4月发布。作为东风汽车在进军智能电动车时代的主要架构,“量子智能电动架构”可谓在产品力上尽最大可能来追求极致。

该架构具有较高的拓展性,不仅能够支持纯电、增程和插电等多种动力形式,同时也能兼容轿车、SUV、MPV等多种车型,并涵盖从小型车到大型车等多种尺寸。在三电性能方面,基于该架构的车型,拥有1200 公里以上续航、90S 换电、800V 超级快充、5 分钟补能 300 公里、百公里 11 度电超低能耗等优势。对于在电动车领域没有太多领先产品的日产来说,使用东风的架构,不仅能够帮助日产在电动车领域快速补齐产品力的短板,同时也能够为在国内遭遇不小危机的东风日产,注入新的活力。

外资车企纷纷采购中国电动车平台

选购中国车企的智能电动车平台带来的好处是立竿见影的,主要有如下两点:

一是节约时间。对于外资车企拉说,开发一款全新的车型周期都不短,更不要说去开发一个有竞争力的纯电动平台。使用国内现成的平台,能够帮助跨国车企在最短时间内向市场投放有竞争力的电动车车型,进一步补齐自己车型矩阵空白的同时,提升自己的销量,在细分市场上去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而且国内平台已经有量产车型,无需担心后期项目拖延的问题。

二是提升产品力。很多例子已经证明,中国车企在智能电动车领域拥有比较强的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引入国内的电动车平台,能够提升外资车企在国内电动车车型的竞争力,尤其是在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领域。同时,对于外资车企同样投入大量资金在研发的全新一代电动车平台和电动车车型,国内的平台技术将会是一个非常好的指标借鉴,来制定更好的设计目标。

对于外资车企来说,其实步子可以迈得更大一些。当下,包括特斯拉、福特、宝马、Stellantis甚至以后的大众,都会利用中国的工厂来生产汽车出口到海外市场。中国汽车产业链在质量和成本方面的优势的确非常大,但是如果后期能够引入中国的电动车技术在跨国车企海外工厂直接进行生产,那对于它们建立起自己在当地市场的产品力优势将起到比较大的帮助。

中国车企不能仅仅着眼收入

向外资车企出售平台,能够回收一部分前期的投入。开发全新的平台需要在前期投入大量的资金,而与此同时,绝大部分新势力车企都还处在一个亏损的过程中。出售平台能够为自己赚取一笔可观的收入,这样就能够让自己的财报不至于太过难看。此外,通过平台的授权能够进一步扩大规模效应,摊薄前期的研发支出以及后期的单件成本。但是除了赚取收入外,我们还必须着眼更有战略意义的层面:

结成更加紧密的联系。以大众引入小鹏的扶摇平台为例,其还入股了小鹏汽车,并获得了一个监事会的席位。不可否认的是,现在的大众和小鹏已经结成了非常紧密的联系。未来两者之间可以基于现有的股权和技术上的授权关系,去达成更为广泛的合作。

为市场树立信心。无论是对于新势力,还是对于传统车企来说,一旦自己的智能电动车平台被大众、丰田、日产这样的主流跨国车企巨头相中,自然会给到投资人极大的信心。汽车是一个长周期的产业,前期的亏损必不可少。这个时候,大部分车企都需要通过证券市场来为自己筹集足够的研发资金,此时股价将成为决定车企融资的重要标准。而如果有了大众这样跨国车企的背书,相关车企股价必然可以受到支撑,借此帮助车企从市场上筹集更多的资金。

进军海外市场的捷径。当下,不少国内车企纷纷在寻求进军海外市场的机会,以此来对冲国内市场增速放缓的风险。但是布局海外市场是需要在前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可以通过技术收权,帮助外资车企在海外电动车市场获得更大的销量,对于国内车企品牌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逆向合资能否长久取决于我们自己

当然,对于这种技术授权,也必须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外资车企引入中国的智能电动车平台,更多还是来弥补自己新一代、更有竞争力的电动车车型上市之前的空窗期。当下,中国的智能电动车利用先发优势,的确对很多跨国车企集团的电动车形成了产品力上的代际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在中国市场通过和中国本土车企之间的合作,确保自己在快速增长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上不被边缘化是它们的主要诉求。

但是从长远来看,之前一直说的灵魂论,其实从来就没有过失过。上汽掌门人陈虹早就认识到的根本性问题,那些老资格的跨国车企集团怎么可能对于引入中国的电动车平台无动于衷呢。

中国车企要做的还是需要在研发端持续保持比较高的投入,确保自己能够对外资车企拥有一定的领先优势。但是随着研发的深入,之后研发的难度会越来越大。一旦外资车企通过一两轮的研发在产品力上和国内车企拉平,那现在的合作可能很难再被延续下去。只有自己真正强大了,才能吸引国外车企主动上门来寻求合作,未来才能为自己争取到更好的交易。

点评

曾几何时,我们不得不寻求外资车企的帮助,通过它们的技术导入来构建合资车企的整个体系能力。但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基于对于中国政策的明确解读和充分了解,国内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构建起了非常明显的优势。但现在在国内是智能电动车的下半场,但是放眼全球,可能只是新能源汽车的上半场。如何利用当下的产品力优势,为中国车企在全球汽车舞台上争取更大的利益,才是真正值得中国车企思考的问题。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x 广告
x 广告